主要承建各种类型的智能温室、日光温室、拱型温室等
以精立业 以质取胜
资讯详情
植物基质栽培
近些年,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,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,国家在关注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,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研究也加紧了前进的步伐,绿色环保的植物种植方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基质栽培作为无土栽培中的一种重要方式,其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,其能够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,节约水资源,且可控制性较强。基质栽培所使用的一般是营养液基质,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,对于土壤的破坏程度较小,决定植物生长情况的仅仅是营养基质的构成。目前,常用的栽培基质有草炭、蛭石、珍珠岩和岩棉等,关于基质的材料分类、理化性质等情况的研究,对于基质栽培技术的进展有重要影响。
1.1 基质类型
目前,在陆生植物基质栽培研究中,所使用的主要栽培基质包括草炭、岩棉、蛭石、炉渣、棉籽壳、珍珠岩和细沙等。由于使用的基质不同,产生的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。草炭的吸水性能较好,透气性较好,是当前市场上主要的基质材料;岩棉经高温熔融后形成,透气性较好,昼夜的温度变化稳定,搬运方便,持水性强;蛭石是一种天然矿物质,其孔隙间隔较大,缓冲力较好,是一种供钾较好的基质;炉渣灰则形成于民用燃料,取材较为方便,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;棉籽壳是经过剥壳机分离后去除棉仁后剩下的外壳,持水力较强,还有丰富的氮、磷、钾元素;珍珠岩则是火山喷发之后的熔岩冷却形成的,其病菌较少,搬运方便,但是营养成分不高;细沙优点不突出,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于植物基质栽培。
1.2 陆生植物基质的研究现状
当前,对于陆生植物基质的研究,主要倾向于对草炭的使用,但是草炭作为一种稀有的珍贵资源,对其用于陆生植物基质,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扩展,这就需要积极探索草炭的替代物用于陆生植物基质栽培。
2 水生植物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
水生植物的生长方式与陆生植物不同,根据种类可以划分成为浮水植物、挺水植物、浮叶植物及沉水植物等。基质是水生植物的主要营养来源,其状况能够对水生植物产生极大的影响。
2.1 基质类型
水生植物的基质类型大多为人们所熟知,主要包括塘泥、湖泥、沼泽和潮滩盐土等。随着我国对于无土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,水生植物的无土栽培也逐渐发展起来,其所使用的基质基本等同于陆生植物的基质类型。水生植物对于基质的使用根据基质的特点而变化,不同基质所产生出来的优势和特点不尽相同。塘泥作为基质使用是将池塘中的淤泥进行干晒所形成的,其主要成分是黏土和泥沙,其中矿物元素丰富,能够为水生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。湖泥与塘泥有异曲同工之处。沼泽地表常受到积水浸泡,所形成的具有腐泥和泥炭等含量丰富的底质,其营养丰富,持水量高,但是透气性较差,物质分解缓慢。陶粒是陶制球体,其孔隙较大,保水性能好,固定性较差,保温性能好。水草砂是一种天然的基质,其能够吸附动物所产生的排泄物,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。水苔是苔藓植物,质量轻,透气性好,便于运输,含有丰富的矿物质。